送阅材料---贵州省大力推动茶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十一五”以来,贵州省茶产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最近,我会陈文友秘书长受李念华会长的委托,率团参加了由贵州省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在遵义市召开的“第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2010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先后参加了两场报告会:第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主题报告会和中国茶叶可持续发展论坛,同时对贵州“十一五”以来茶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进行了初步调研,并考察了遵义市湄潭县的有关茶乡、茶厂、茶园。现将有关调研情况归纳报告如下,供领导参阅。
  一、贵州茶产业发展特点
  (1)面积发展快:3年前,贵州的茶园面积在全国排10名之后,目前已跃升第四名。自2006年的103万亩,已经发展到2009年的283万亩,平均每年新增茶园面积50万亩,在中国每年新增的100万亩茶园中,贵州占了一半;预计2010年310万亩,“十二五”规划达到500万亩。
  (2)政府投入大:自2006年以来,该省利用国家、省及地方财政资金,已累计投入近19亿元支持茶产业。其中重点产茶县湄潭县一年扶持资金就达3000万元。扶持采取“政府提供资金+技术培训+市场推广”的方式,主要用于茶园改造、生产更新、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及市场营销等方面。
  (3)茶农收入增:茶区农民的收入翻番,茶区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水泥路,黔北一些茶区的茶农还建起了成本10万元以上的黔北民居,成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茶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走上了兴茶致富的道路。
  (4)宣传口号响:该省统一采用“贵州绿茶、秀甲天下”的口号对外宣传茶业,旨在打造该省绿茶为“国品”的形象。
  (5)推广力度大:除一年一度由省政府冠名在省内举办茶博览会外,还组团赴外参会参展,举行推介会,宣传推介贵州绿茶。特别是连续多年在省内和北京、上海等销区举行“万人品茗”活动,反响极大。
  (6)质量要求严:对评选省、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优质产品、优秀品牌、项目扶持等等,实行农残及质量指标“一票否决”。
  (7)外界评价高:本届经济年会有专家评价贵州茶业是:“官逼民富、官逼民智”,意指政府加大茶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加强引导茶产业技术提升。
  (8)招商支持大:为鼓励外资在当地建厂、建基地,该省主要产茶县都有投资1000万元,政府奖励300万元,以及税收减免和申报项目优先等优惠政策。
  二、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启示
  1、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兼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三大内容。三者平衡,产业才能稳固,才能可持续发展。
  2、贵州茶叶的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解决了广大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带动了老百姓增收致富。在未来茶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科技和文化是茶叶可持续发展的两个翅膀。只有加大科技的投入,从对茶叶的深加工和保健产品的开发着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品质效益型产业转型,才能为老百姓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各级产茶地方政府要把茶产业作为一个“民生产业、政绩产业”来对待,高度重视,大力扶持。要加强引导,走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区域化、集约化;生产、生活、生态结合的发展道路。
  4、茶叶企业要努力通过扩张(包括规模、资本等),调整(包括产业结构、技术等),丰富(包括功能、产销等)等手段,实现从卖资源、卖劳力到卖技术、卖标准、卖文化的提升;从传统发展路径:GAP(良好农业规范)、GMP(良好作业或制造规范)到MC(营销渠道或通路建设),过渡到现代发展路径:全价利用,跨界开发。
  5、做强做大茶产业,必须及时了解市场和消费需求趋势;把握茶产业发展规律,抓住新商机,从有利于消费者(愉悦、健康、信誉、价值、方便、选择等)的角度研发产品;提升功能、拓展品类(包装茶、即溶茶、速溶茶、复合茶、功能茶);在把名优茶做的更好的同时,发掘大宗茶的巨大潜力等等,来实现“茶”翅高飞。
  安徽省茶叶行业协会
  2010年11月16日
上一篇:谋划新提升、开创新局面---2011年新年献词
下一篇:央视网食品频道启动《消费者放心优秀品牌企业》系列电视宣传片拍摄活动
      全国服务热线:0551-62635128

请在线提交您的建议,我们将尽快联系您!

联系人:
手机:
邮箱:
建议内容:
提交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