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是全国绿茶出口基地县、全省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县和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是该县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示范区的需要,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这对我县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将起到重要作用。计划至2014年10月,全县14万亩茶园全部实现无公害茶叶生产管理,建设以炒青绿茶出口为重点的茶叶标准化种植基地5万亩,纳入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示范区,并建成茶叶自营出口企业1-2家。实施全县茶叶生产化学投入品统一管理,示范区内,根据目标市场农残要求,严格控制农药、除草剂使用。建立出口企业茶叶原料基地备案制度,实现生产环节质量可追溯。
创建主要内容为:
一是建立健全农业化学投入品控制体系。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企业实行登记备案管理,由县农安办牵头,联合茶业、工商、植保等职能部门,依据省市有关农药管理办法,综合国内外标准和使用效果进行筛选评估后,确定推荐用药名单,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企业的准入资格进行评审并实施登记备案。建立县、乡、村农业化学投入品三级配送网络,茶叶设立专营店或专柜经营。规范使用化学投入品,由县茶业办、植保站等部门,对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和日常监督。在示范区内配备技术员,具体负责农业化学投入品的选用、发放、指导和日常化学投入品使用检查。
二是建立健全标准管理体系。采取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带动,在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内推广“良好农业操作规范”,通过制订并实施示范区茶叶种植基地推进方案,形成规模化种植区,实行标准化管理,推进出口茶叶基地建设。落实良好生产规范,指导茶叶加工企业严格按照目标市场消费标准组织生产,积极支持茶叶企业开展三品认证及GAP、IMO等国际认证。
三是建立质量安全追溯控制体系。建立以茶叶加工企业为主体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支持安徽绍峰茶业、霍山汉唐清茗、霍山圣茗茶叶等茶叶企业率先装备茶叶质量追溯系统软件,追溯系统分为基地选择、种植管理、原料验收、加工过程、储存、监管、检测等部分。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建立农事、加工、包装、检验等数据信息档案,通过追溯信息平台,建立覆盖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的可追溯体系,保证对每个环节发生的问题能进行准确追溯,对发生的质量问题都能立即采取纠偏措施,通过有效运转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实施对出口茶叶生产全过程的有效监管。
四是建立监控评估预警控制体系。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茶叶产品及产地环境实施有效检测监控,由县农委、茶业办、茶叶加工企业抽调技术人员成立风险评估小组,收集、汇总、分析国外预警通报及国内茶叶质量安全信息,定期开展评估,对重大质量安全隐患及时发布预警通报,提出整改方案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发生问题的基地或企业,根据预警信息,启动追溯程序,查找生产日期,确定种植基地、备案号,查阅管理记录、检验报告等,分析成因,确定处理措施。
为保障茶叶出口示范区建设的顺利实施,县成立技术指导组,负责制定规划、技术规程、备案制度等,指导茶农化学投入品使用和管理,以及企业追溯系统建立,组织实施茶叶科技培训。同时加大茶叶市场监管力度,联合公安、工商、质监、环保、农业等部门,经常性地开展茶叶生产化学投入品和茶叶市场管理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滥用化学投入品或非法使用添加剂的违法行为。
(霍山县茶协)